关于葡萄酒的“挂杯”,你必须学会的几件事情!+ 查看更多
关于葡萄酒的“挂杯”,你必须学会的几件事情!
+ 查看更多
发布日期:2019-05-21 18:04
葡萄酒的“眼泪”
Wine Tears

在初识葡萄酒的时候,会听到“挂杯”、“酒泪”这样的词,并有“会挂杯的葡萄酒是好酒”、“好酒会哭,因为会流泪”的说法。
以至于许多人喜欢通过观察酒泪去判断酒质,以为酒泪的密度越高、流动速度越慢、持续时间越长,红酒的品质就越高。
那么,什么是挂杯现象?它与葡萄酒的酒质有着怎样的关系呢?
Hanging · Cup
挂杯的秘密
为了促进葡萄酒香气的释放,我们在品酒过程中,需要以杯柱为轴心,以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有节奏地旋转酒杯,让酒液在杯中旋转起来,扩大与空气的接触面,进而加快挥发性的香气释放。

那些较为细密液体顺着杯壁流下,滑落之后形成液滴,之后再滑落,再形成,这样不断移动的液体就叫做挂杯,雅称为酒泪(tears)、酒腿(legs)。
由于它流下的液滴像是一条条的小河,人们还为此起了一个动听的名字——“葡萄酒的眼泪”。

法国人虽然用眼泪来形容酒杯上的酒痕,但他们更常用腿(jambe)来称谓这些因为表面张力而暂留在杯壁上的痕迹。
这些酒杯上长出的“腿”越多,越密,越粗,越长,越持久,就代表酒含有越多的酒精、甘油或是糖份,葡萄酒的浓度就越浓越甜美。
法国有句成语说“让腿喝葡萄酒” (faire jambe de vin),意思是说喝点葡萄酒好有力气走路。

Hanging · Cup
挂杯现象是怎么产生的?
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表面张力。表面张力是指液体分子总在拉扯附近的液体分子,但这种拉力的大小取决于液体自身,有些液体的表面张力较大,而另外一些液体的表面张力较小。
由于葡萄酒的大部分成分是水,其他重要物质有矿物质、多酚类物质、糖、酸、甘油和乙醇等。
乙醇的挥发速度比水要快很多,尤其是在酒液比较薄的地方,比如残留了少量酒液的杯壁上。当葡萄酒中的乙醇开始挥发之后,酒液表面的乙醇分子浓度就会下降,从而导致酒液的表面张力升高,最终形成一个表面张力梯度。

于是,在一杯葡萄酒的主液面上,就会形成一圈高低表面张力区,随着乙醇的不断挥发,高低表面张力区会不断扩大。不过,高低表面张力区之间的牵引力并不能抵抗重力的作用,所以杯壁上的液体最终还会慢慢流回到主液面,形成所谓的“酒泪”。

这个表面张力的差异会将酒牵引上去,但酒被拉上去后无处可走,所以酒会在此聚积,直到重力足以将其拉回下方。
由于杯面是二维的,情形自然略为复杂,但基本的原理是一样的。酒被拉上去而形成的薄膜是肉眼难以察觉的,然后因为无处可去,酒液会在杯壁内形成一条线。
这条线会出现很多酒滴,而非仅仅一滴,好比那刷在墙上的油漆往下滑落,但不同于只滑落一次的油漆,酒会不断地牵引回顶部,所以酒泪会反复地形成。
液体的这种因为表面张力梯度而造成的传质现象就是著名的“马伦哥尼效应”(Marangoni Effect)。

Hanging · Cup
挂杯的厚薄和细致程度又能说明什么?
葡萄酒的挂杯能说明葡萄酒的什么情况?很多人认为葡萄酒的挂杯现象能说明葡萄酒的品质,在他们看来,葡萄酒的挂杯越多,越厚重,葡萄酒的质量就越好。然而,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

当我们用合适的酒杯来品酒时,几乎所有的葡萄酒都会有“酒泪”,即都会产生挂杯现象。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,酒精是酒泪形成、也就是导致挂杯现象的主要原因。
然而酒液中除了酒精之外,还会有糖、甘油和其他的一些物质,在这些物质中糖能增加酒体的浓稠度,减缓酒液的下流速度。
所以说,一杯葡萄酒的挂杯现象明显,挂杯厚且长只能说明该款酒的酒精的相对浓度较高,糖分含量高,跟葡萄酒的质量没有直接关系,跟葡萄酒的年份也没有关系。

通过观察挂杯,
就能预估自己对葡萄酒的接受度,
学习了挂杯的知识,
以后对葡萄酒又有了新的认识呢~!